2019年7月8日星期一

鸿儒私塾新世界观察 张之洞写的绝命诗,因何预言清朝覆灭

张之洞写的绝命诗,因何预言清朝覆灭
信源:搜狐历史|编辑:2019-07-08| 网址:http://www.popyard.org    抄送朋友打印保留  
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
【八阕】郑重声明: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,也不代表《八阕》观点。[服务使用须知]【八阕】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:http://www.popyard.org
广告资讯


清宣统元年七月初六(西历1909年8月21日),满清最后一棵大树枯萎倒地——军机大臣、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在京师辞世。此前的元年正月,袁世凯以“足疾”开缺,回河南安阳养病。载沣本来想杀掉袁世凯,张之洞以“主少国疑,不可轻于诛戮大臣”为由劝谏,保住了项城之头颅。

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






自太平天国起事后,汉人督抚逐渐掌握了实权,先后涌现了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、张之洞等大臣,这些大臣对满清是实心实意的忠诚,和后来逼宫的袁世凯很不一样。可以说,张之洞的死,是一个大时代的结束。
张之洞是在忧心忡忡中死去的。网上盛传一个故事:宣统帝的生父、摄政王载沣在张之洞病危时亲赴府邸探望,张之洞弥留之际仍不忘清廷的安危,对载沣说“舆情不洽”,担心“激出变故”,希望安抚民众,而载沣信心满满地说“有兵在”。
有野史说张之洞受载沣此话刺激,吐血而死,这未必可信。但张之洞几乎看到了满清快要覆亡的命运,则是确凿的,有他留世的最后一首诗为证:
天感人心心乃归,君民末世自乖离。
岂知人感天方感,泪洒香山讽喻诗。
这是他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《七德舞》有感而发。张之洞,号“香涛”,白居易,号“香山”,“二香”可谓隔代知己。白香山的《七德舞》的主旨是“美拨乱,陈王业也”,生在元和衰世的白居易,怀念唐太宗李世民辅佐父亲李渊定鼎平乱的伟绩,所谓:
太宗十八举义兵,白旄黄钺定两京。
擒充戮窦四海清,二十有四功业成。
二十有九即帝位,三十有五致太平。
白居易认为唐太宗的成功不仅仅是靠武力,而是民心所归:
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,以心感人人心归。

| 共 2 页: |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